内容摘要: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有关“态度”的口号经常被教师用来强调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性或说明学生学业成就高低的原因,如“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决定高度”、“态度决定行为”等。有学者以大学生的学习考勤记录与课堂提问成绩作为其平时成绩,对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由学习考勤记录与课堂提问成绩组成的平时成绩与学习总成绩呈现极其显著的相关,证明学习态度对学习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学习焦虑、学习态度和投入动机三个因素均影响学习成绩,其中学习焦虑和投入动机可直接影响学习成绩,而学习态度则通过学习焦虑或投入动机间接影响学习成绩。
关键词: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影响;教师;学习行为;教育活动;学业成就;态度与;学校
作者简介:
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有关“态度”的口号经常被教师用来强调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性或说明学生学业成就高低的原因,如“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决定高度”、“态度决定行为”等。不可否认,在教育领域中,态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业成就确有重要影响,但若将一切学习行为的积极或消极、学业成就的高低都归因于态度问题,不无武断和偏颇之处。
基于分析教育哲学的视角,运用逻辑方法和语言分析方法来澄清一些基本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达到“清思”的目的。所谓“清思”,即强调用逻辑探究的方法分析概念、命题及问题,澄清知识和概念的语言含义,用清晰的概念代替混乱的思想,并说明这些概念如何正确使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分析教育哲学的视角辨析态度及其相关概念,分析态度与行为、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学习态度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理性审视“态度决定一切”口号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有助于教师理性反思教育活动中不恰当的教育教学行为,有助于教师正确看待学生的成长、转变教育教学方法,有助于教育活动的科学开展和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态度决定一切”具有双重意义
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非智力因素之一。不可否认,学习态度确实能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产生重要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迈尔提出了一个工作成绩公式:工作成绩=动机(态度)×能力。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得到: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因此,在学习能力相同或大致相当的情况下,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是正相关关系,即科学的学习态度会导致良好的学习成绩。库什(Kush)和沃特金斯(Watkins)也发现,随着学习者年龄的增长,态度和成绩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在智力水平相同或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消极的学习态度下的学习成绩有显著差异。有学者以大学生的学习考勤记录与课堂提问成绩作为其平时成绩,对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由学习考勤记录与课堂提问成绩组成的平时成绩与学习总成绩呈现极其显著的相关,证明学习态度对学习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后者进行预测。也有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科学的学习态度包括如下特点:习惯于边上课边思考;平时一贯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表现;喜欢所学专业;诚信的考试态度;积极参加课堂交流或讨论,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可见,科学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确有正面的影响,对学习态度的强调有助于学生采取更积极的学习行为,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对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正相关关系的强调本无可厚非,但现实的教育活动中,一方面,教师对态度的内涵、结构、形成和改变过程等因素认识不清,没有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存在把态度与学习行为、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曲解为因果关系的绝对化倾向,这就使得对态度的强调产生了消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