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曾用“连接人与人心灵和友谊的彩虹”形容文学翻译家。的确,作为一名作者和读者,当自己被世界上优秀的文学作品所打动时中国作家协会为推动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对外译介、促进中国文学“走出去”而举办的历届汉学家大会,便是为了帮助各国翻译家及时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趋势,搭建作家与译者间对话交流的平台。
关键词:翻译;出版;鲁迅;作品;作家
作者简介: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曾用“连接人与人心灵和友谊的彩虹”形容文学翻译家。的确,作为一名作者和读者,当自己被世界上优秀的文学作品所打动时,会首先想到感谢翻译家。没有他们奉献的智慧,很多读者将会是璀璨的文学星空下的盲人。对于翻译家们来说,选择中国作品,跨越的不仅是语言的樊篱,还有历史、文化、风俗、心理上的距离和陌生。翻译家面对的不仅仅是具体文本中的疑难,更有对中国生活、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的整体性理解和把握等问题。
正是他们的努力,使得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版图上大放异彩,使得世界各地的读者对中国文学的认知丰富而真实。
中国作家协会为推动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对外译介、促进中国文学“走出去”而举办的历届汉学家大会,便是为了帮助各国翻译家及时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趋势,搭建作家与译者间对话交流的平台。在刚刚结束的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作家余华对话30国汉学家,贾平凹举办海外版权成果分享会,来自世界各地的汉学们聚首北京,探讨他们选择中国文学作品的标准以及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在持续的对话和交流中,汉学家和翻译家们加深并扩展了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社会的认知与了解,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得以分享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为什么选择这位作家而不是另一位?为什么选择的是这一部作品而非另一部?翻译家各自有其不同的答案。具有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作品是汉学家们的首选,而“缘份”也是汉学们时时提到的关键词。他们与中国文学的机缘何在,与中国作家又有哪些有趣的交往?中华读书报近日采访著名汉学家朴宰雨、李素、思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