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2020年1月5日,中美教育政策论坛在京举行。
关键词:教育政策;教育治理体系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卫思谕)2020年1月5日,中美教育政策论坛在京举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院长马克·金斯堡以“促进教育卓越、公平和效率——美国的经验教训和范例”为主题,介绍了美国教育的治理体系、主体和政府职责,强调教育政策在高效率学校中运行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有效的学校需要有专业的领导力、注重教育学、有目的地教学、共享的愿景和目标、对学生高期望、问责、学习社团、良好且安全的学习环境等要素;学校质量的核心是教师、领导力、资金、课程、设施、家校支持。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薛二勇将中国教育政策分为价值教育、文化教育、道德教育、教师发展、教育公平、健康教育、创新教育、开放教育八个部分,从内在逻辑与外在逻辑两个方面对中国教育政策的政策理念与政策设计进行了研讨分析。
美国马里兰大学家庭科学系原系主任伊莱恩·安德森以“评估政策影响的方法和策略”为主题,介绍了美国家庭的结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家庭教育政策转变,并从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两方面分析家庭教育政策的影响,提出相应政策评价和实施建议。最后,她分析了家庭教育政策面临的挑战,以及家庭教育政策分析应用于中国情境中的一些新准则。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袁桂林指出,教育政策要更关注人,以人为中心进行政策设计,同时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两组儿童”(留守儿童、随迁子女)以及农村(乡村)教师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相关政策变迁过程。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周秀平指出,加强教师工作是落实“通过教育脱贫一批”的可行有效措施。社会组织要瞄准处境不利的贫困乡村教师,提供基于需求的教学培训和非教学支持,重建社会连接,为建设一支稳定有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发挥“补充”公共服务的功能。
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主办。